博客
平安好医生数据库标准化和自动化模型搭建思路
- 2018年9月3日
- 作者: 茹憶
- 分类目录 DevOPS
平安好医生数据库标准化和自动化模型搭建思路
版本 | 作者 | 内容 | 时间 |
1.0 | 茹作军 | 文档发布 | 2018-09-02 |
写在前面
自2016年加入我们平安好医生,在我们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数据库自动化平台也得到了快速的建设和发展 。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DBATeam快速完成了数据库自动化、白屏化、闭环化、服务化的建设。DBA除了偶尔故障和特殊支持之外,基本不需要登录服务器去部署和操作数据。从2016年到现在2018年,我们管理的数据库实例大概翻了3倍,但是DBA基本没有变化,目前4个DBA大概维护了1000+的MySQL实例,1500+Redis实例,另外还维护着若干Postgresql/Oracle/Mongodb/Hbase集群。说了这么多,这里我就言归正传,对我们平安好医生的数据库自动化平台的构建和建设思路做一些简单介绍。我们这两年确实做了不少平台和功能,可能每个模块都可以分享很多内容出来,篇幅有限,这次我先介绍下我们前期标准化构建和自动化模型搭建方面的部分。后续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更加深入的介绍自动化平台其他方面的一些内容。
关于数据库标准化构建
2016年,当我入职公司时,经过了两周的熟悉,俨然发现我们的数据库自动化的影子,其一是标准化,标准化是自动化的重要前提。那个时候,我们这边标准化是做的比较好的,从OS的标准化到DB层的标准化,都有着统一的标准。比如OS的操作系统版本、文件系统格式、磁盘挂载点、预装软件、内核参数等等,我们所有MySQL服务器基本都是一致的,这里我们是怎么做到保持一致的呢,首先是我们DBA对其中一台服务器经过初始化设置和优化,比如按数据库的最优策略调整内核参数,分区和挂在磁盘,预装pt-tool\MHA Node\Xtrbackup\Innotop\oak-tool等数据库常用的管理软件,然后交付给运维同学进行打包镜像,之后所有交付给DBA的服务器都是按此镜像进行部署,这样一来,我们的OS服务器就非常标准化了,同时也预装了我们常用的管理工具。同时我们的数据库也有自己的部署标准,比如配置文件标准化,除了部分可调参数是变量,其他参数全部使用标准化模板,另外像MySQL的安装目录、数据目录、二进制日志目录、临时文件目录都有统一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实例端口来区分。当然MySQL严格要做到标准化,在未做到自动化部署之前,是比较困难的,困难的不是部署技术,而是规则意识。通常一个公司都有好多个DBA共同管理数据库,由于之前的工作习惯大家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部署数据库,或者没有标准部署规则,或者有规则但是没有严格遵守,都是无法做到标准化的。我们是从一开始就做了标准化规则和自动化部署脚本,所以我们目前线上所有数据库的部署都是标准化的。为后续自动化平台建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管理机使用如下命令,则会在对应的IP服务器上创建一个innodb_buffer_pool等于10GB的数据库实例,端口为3306,挂载设备为fioa,版本为MySQL-5.6.28-OS7-x86_64,数据库编码为utf8。
#python Install_MySQL_Multi.py –ip=xx.xx.xx.xx –port=3306 –mem=10240 –device=/storage/fioa –mysql-version=MySQL-5.6.28-OS7-x86_64 –character=utf8
自动化创建的实例按照端口进行标准化部署,如下所示,某台服务器安装了3306、3307、3308三个端口,则部署目录如下所示:
配置文件路径:
-rw-r–r– 1 root root 3438 Nov 29 2016 /etc/my3306.cnf
-rw-r–r– 1 root root 3331 Oct 24 2017 /etc/my3307.cnf
-rw-r–r– 1 root root 3331 May 11 10:02 /etc/my3308.cnf
数据库安装路径:
/storage/fioa/mysql3306:
binlog data mysql-error.log mysql-tmpdir
/storage/fioa/mysql3307:
binlog data mysql-error.log mysql-tmpdir
/storage/fioa/mysql3308:
binlog data mysql-error.log mysql-tmpdir
这样部署的数据库,达到了标准化的水平,所以我们DBA只要知道的IP和端口,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个实例的所有信息。无疑是自动化的良好基石。
自动化任务平台构建
有了好的标准化基础,我们就开始着手构建平台。既然作为平台,那么WEB管理界面、任务调度、API服务几个核心部分是不可以少的。下面展示一个建设初期的一个基础架构。
如上图所示,自上而下,系统核心部分由3层架构组成,第一层为WEB控制层,第二层为任务管理层和数据采集层,用于任务调度管理和数据的交互处理,第三层为工作模块层,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功能,比如安装实例、配置Replication、配置MHA、创建数据库、授权等等,这些都是由不同的底层模块来完成,通常由一系列脚本组成。同时系统将提供Restful API用于内部数据更新,提供HTTP API用于外部系统对接,例如和CMDB,发布平台等平时实现数据共享和任务对接。提供消息通知功能用于发送各类报警和服务类的通知功能,提供任务上报功能用于各工作模块和WEB层的信息对接。
当然后期我们数据库平台和中间件团队,SA团队,配置中心团队完成了很多数据和功能的对接,打造了数据库管理的闭环,例如CDMD创建好DB的资源后会通过我们的API将机器信息推送到我们的元数据中心,我们也会调用DNS平台的服务接口来更改DNS,或者我们的平台自动化部署完数据库后会将域名,端口,授权用户密码自动推送到发布平台实现数据库自动配置,开发在配置中心申请git库时就可以同步申请数据库等等,通过DB平台和公司其他部门的平台相互打通,减少了很多人为操作环节。实现了数据库管理闭环。如下图所示为我们平台更加详细的架构图。
系统的核心是任务调度管理层,我们任务管理的界面如下所示,可以看到每个任务都有一个任务模块名称,并实时记录任务执行状态和执行日志。
关于模块化设计构建
在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系统的基础架构,里面提到了底层任务模块,比如安装实例,创建主从模块等等,那么这些模块底层如何优雅的设计呢。
我们平台从开始设计时后端代码层就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进了了模块化开发。这是我们后端设计的核心思想,很多人在想,代码实现功能不就好了吗,还需要什么设计思想,这可能也就是开发与运维同学的思维差别。我们知道运维同学常常忙于很多琐碎的事情,效率优先,也习惯于脚本化开发,可能分分钟就写一个脚本实现某个功能,但是在平台建设中,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如果代码没有规范的思想指导,当多人协同开发的过程中,很难进行项目的管理和跟进。我们在设计时,在遵照模块化开发思想的同时,根据任务情况,设计出了任务三层调度模式,类似堆积木方式,可以很快的完成不同需求的底层任务模块,同时可维护性可非常高。另外就是复用和解耦,模块不允许同级模块相互调用和依赖,只允许高级模块调用低级模块。
如下面所示:
上面这幅图可以很好的解释底层的三级模块调用流程:
level1为底层支持模块:例如SSH操作模块、MySQL连接和操作模块、消息模块(短信,邮件,内部信息)、日志模块、外部接口模块(DNS变更,CDMD同步等)、元数据维护模块(meatdata)等。
Level2为基础单元模块:比如安装MySQL节点,配置主从、配置MHA、创建数据库、DB授权等等,这些都是二级模块,基本就是完成某一个特定功能,注意level2里代码除了业务逻辑部分,其余只需要调用level1的模块即可。例如下面是一个安装MySQL实例的截图,属于二级模块。
Level3则为服务模块,真正经常使用的模块,都是调用level2模块来进行封装的。例如一般业务方使用数据库,DBA需要至少需要安装2个实例吧,需要配置个主从复制吧,需要配置MHA吧,当然备份和监控配置也不能少吧,这些工作一个DBA来完成通常大半天时间过去了,那么如果需要部署10套呢?所以就需要一键部署,这些通通搞定,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安装实例,创建数据库等这些单一模块在level2模块都有吧,那么level3干嘛呢就是调用level2就可以了。如下是一键部署页面截图,DBA填写好提交任务,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会了。
然后我们监控上报的任务日志,可以看到底层执行过程,大家可以看到任务会创建2个实例,然后配置了主从,最后配置了MHA,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元数据维护,备份和监控开关设置等等,其实在后台已经完成了。大概6分钟,完成了一个DBA半天的工作。并且保证了部署的数据库都是标准化的,不同DBA部署没有任何差异。
在举另外一个场景例子,通常公司对核心大业务会做TDDL分库分表,比如十库百表,百库千表,需要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这时候我们就开发了TDDL批量部署模块,基本就是封装并行任务调用level2模块的各个模块,例如创建100个数据库sharding的TDDL集群。无非就是并行调用200次安装MySQL实例的模块,然后调用100次配置主从,调用100次配置MHA,最后发个消息通知。一般手工操作需要1-2天时间的任务几十分钟就完成了。
如下是对TDDL批量授权的任务,我们提供了自助查询平台给开发进行数据查询,通常非分库分表的数据表开发提交工单,DBA审批后就可以自助查询了,对于TDDL分库分表数据库,我们DBA直接通过类似如下任务就可以进行批量授权。
有了上述自动化任务调度平台和设计规范作为基础,然后我们DBA基本都很快参与进行了进行模块开发。模块开发的好处就是大家很容易上手开发,甚至之前有不会python的同学,在简单学习了python之后也能照猫画虎很快完成一个模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通常登录服务器的操作基本都在WEB界面端就完成了。一般除了需要登服务器定位问题,处理线上故障,基本就白屏化了。
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优质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为DBARUN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本站作者及本文链接,DBARUN保留一切法律解释权。
本文链接:http://www.dbarun.com/devops/pingan-good-doctor-db-standardization/
作者: 茹憶
